新系统能在极少量的血样中识别抗体与病毒蛋白的结合。图片来源: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团队开发了一项创新的微芯片技术,只需微量血液样本即可揭示个体抗体与病毒间的“战争”。这项突破性进展为疫苗研发和抗体发现提供了更快速、更清晰的数据支持。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新方法基于微流体电子显微镜的多克隆表位映射(mEM)技术,其能在极少量的人类或动物血样中识别出抗体与病毒蛋白的结合情况,进而利用标准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一般传统方法,如基于电子显微镜的多克隆表位映射,虽也具革命性,但耗时长达一周且需较多血样量。相比之下,新方法仅需4微升血液,就能在大约90分钟内完成分析。
实验显示,该技术不仅比其前身更加迅速敏感,还揭示了先前未知的抗体结合点。团队现在能以更快的速度和效率跟踪抗体在面对病原体或接种疫苗后的演变过程。
此外,mEM技术使得连续监测个体免疫反应成为可能,这对于进一步理解疫苗效力至关重要。而以简易的方式追踪一段时间内的抗体变化,这在过去是无法实现的。
目前,团队正致力于提升mEM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及多任务处理能力,旨在让该技术最终并行处理数十个样本。下一步,其有望成为一种广泛推广的工具,在样本量极为有限或是急需初步结果的情况下,推动包括冠状病毒、疟疾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疫苗开发。
一种创新微芯片技术为探究抗体与病毒之间的交手提供了“高清慢放镜头”,只需要一滴血,科研人员就能识别出抗体蛋白和病毒的交锋情况,而且在一个半小时内就能完成分析,迅速判断抗体的有效性,找到抗体和病毒的结合点,掀起一场和病毒之间的“闪电战”。这种方法还可以连续监测个体免疫反应。总之,更少量的样本,更快的任务处理速度,可提高疫苗研发效率,推动抗体药物研发,在遏制流行病和促进人类健康福祉上能发挥大作用。
上一篇:太赫兹 + 声波,我国科学家使无针血钠检测成为可能
下一篇:艾迈斯欧司朗先进的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助推动物健康管理
- 热门资源推荐
- 热门放大器推荐
- EVAL-RHF310V1,基于 RHF310 运算放大器的评估板
- MPC5777CEVB: MPC5777C主板和适配器
- 使用 MikroElektronika 的 BH1790GLC-E2 的参考设计
- OP184ESZ-REEL 高端负载电流监控器的典型应用
- 使用 NXP Semiconductors 的 PCF2129A 的参考设计
- 基于 LTC4110 的电池备份系统
- ADA2200SDP-EVALZ、ADA2200 同步解调器的调制和演示评估板
- DC324A,基于 LTC1876EG 的演示板 高效、低成本 3 输出电源,7.5 至 24Vin,输出 = 3.3V/5A、5V/5A、12V/0.2A
- 用于 MKL46Z256VLL4 MCU 的 TWR-KL46Z48M、Kinetis KL3x、KL4x 塔式系统模块
- 使用 ON Semiconductor 的 FAN2519S 的参考设计